家校故事|情绪总失控的孩子该咋办?

摘 要

  在老师眼皮底下的学生往往是最需要关注的。中途接班的Z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男孩。课上,他时而趴在桌上睡觉、时而发出声响,不听老师讲课,也丝毫不避讳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。课下

在老师眼皮底下的学生往往是最需要关注的。中途接班的Z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男孩。课上,他时而趴在桌上睡觉、时而发出声响,不听老师讲课,也丝毫不避讳自己违反纪律的行为。课下,他时而和同学打架、时而哇哇大哭。

多面的小Z

接班这段时间,我发现Z同学身上的“与众不同”,对他格外关注。虽然他行为上有些“怪异”,但是他非常聪明,即使平时上课不怎么听讲,但只要是他听过的内容,他就会积极发言,学习能力较强,只是没什么规矩。

进而,我从之前班主任老师处了解到:Z同学的家庭比较“特殊”,他生长在一个再婚家庭,爸爸工作非常忙,平时和奶奶和小弟弟生活在一起。因此,家人对他的教育引导比较匮乏,而他也很少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,导致他比较情绪化,不会与人相处,我行我素。听到这些,我感觉很不是滋味,原来这个瘦瘦的小男孩在最需要父母爱与陪伴的年纪,却经常独自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恐惧。

开启心理疏导

我逐渐转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,及时肯定他身上的优点,课上课下对他加强关注、时时提醒,但我发现Z同学还是“时好时坏”,情绪波动比较大。因此,我找到他父亲进行沟通,希望父母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,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。后期,我还利用学校的心理资源教室,利用课后的时间经常与Z同学进行心理疏导,引导其在学习及生活中要懂得管理自己的小情绪,不要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忽略了家长、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关爱。

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,Z同学的情绪比原来更加稳定了,课间能经常看到他与同学们嬉戏玩耍的场景,课上听讲、发言及作业完成的情况也有了很大转变。再之后的沟通、聊天,他也不再是一言不发,而是能主动与我分享他生活中的点滴。

循序渐进给予关注

每一个行为“特殊”孩子的背后,都有其相对应的心理原因,教师要善于发现、寻找成因,探索方法、用心去爱。对于新接手的班级,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和了解,去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,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。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后,针对他们的不良习惯,付出耐心、经常教育。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,我们也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对话、一次鼓励就能彻底改变。要针对此类学生,结合具体问题,形成专项教育方案,并做到长期坚持、因势利导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家校沟通,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,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
文/侯丽娜(北京市大兴区兴海学校)

策划:张莹

编辑:张秋颖

编审:郝彬

终审: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

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